探尋中條山下的“江南秘境”
【中國夢·黃河情】叢(cong) 叢(cong) 蘆葦隨風擺,幾隻水鳥翩翩翔,一湖倒影映空碧,伍姓湖影始出來。這般美妙的江南水鄉(xiang) 之景,再次刷新了我對家鄉(xiang) 美景的認知,它便是今天的主角——伍姓湖。9月19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山西站活動,走進伍姓湖,近距離感受我省麵積最大的天然淡水內(nei) 陸湖,以及華北半幹旱地區罕見的一處大型天然淡水湖泊。
山西的“西湖”
伍姓湖曾被稱為山西的“西湖”,位於我省運城市永濟市區東北方向,依中條山北麓,距黃河20公裏,東西長7.2公裏,南北寬5.9公裏,總麵積40.29平方公裏。2001年,伍姓湖作為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被確定為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其曆史源遠流長,源於舜帝後裔五大姓氏——虞、姚、陳、胡、田居於湖邊而得名。
據記載,曆史上的伍姓湖碧波蕩漾、水鳥雲(yun) 集、魚蝦成群,曾經是風景優(you) 美的勝地。伍姓湖現為(wei) 黃河一級支流涑水河以及中條山排洪的調蓄湖。過去由於(yu) 涑水河兩(liang) 側(ce) 工業(ye) 廢水、生活汙水的排放,這裏水體(ti) 汙染、水質不良,往日風采消失殆盡,生態曾極度脆弱。
黃河流域治理“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作為黃河一級支流涑水河的調蓄湖,伍姓湖生態保護和修複至關重要。在山西省委、省政府“五湖”治理的決策部署下,2017年4月,永濟市編製了《伍姓湖濕地保護和修複總體規劃》,並先後投資1.6億元,著手伍姓湖的修複治理工作。
其中,投資5500萬元,建設伍姓湖入湖口水生態治理人工濕地項目,采用“雙保險”模式確保入黃水質。第一道保險就是通過液壓壩和預處理區,將涑水河上遊來水進行攔截並進行預處理。這第二道關卡就是表流人工濕地和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在這裏,通過水生植物、放養魚類和底棲動物“吸收”,使上遊來水再次得到淨化。通過這兩道“工序”,可使流經的水達到Ⅴ類水的標準,實現涑水河一泓清水入黃河。目前,該項目的日處理規模為2萬立方米。
另外,湖區還高標準建設生物多樣性巡護路等,提升硬件設施;栽植各類植被花草,美化環境。這樣,伍姓湖區的生態環境和水質都得到了有效改觀。
如今,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下,伍姓湖濕地的生態承載力和生物多樣性已進一步提高。2019年,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天鵝來到伍姓湖棲息,為(wei) 這裏增添一道靚麗(li) 的風景線。另外,這裏還生長著30餘(yu) 種哺乳類動物,200餘(yu) 種鳥類,10餘(yu) 種爬行動物,3種兩(liang) 棲動物。
未來伍姓湖濕地必將再現水鳥雲(yun) 集、蘆花吹雪、荷花如霞、漁舟唱晚的美景,真正成為(wei) 黃河岸邊一顆炫目的生態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