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神醫扁鵲之廟”的背後
永濟“神醫扁鵲之廟”的背後
途經永濟市虞鄉(xiang) 鎮清華村,有一處“一墓兩(liang) 廟”的景觀十分引人注目,其紀念的都是神醫扁鵲,這在全國都很少見。
為(wei) 什麽(me) 清華村一帶老百姓這麽(me) 喜愛扁鵲、信奉扁鵲,兩(liang) 千多年來經久不衰,這與(yu) 扁鵲在清華村一帶救災、普及“治未病”知識,有很大關(guan) 係。
扁鵲一墓兩(liang) 廟全國罕見
汽車在經過永濟市清華村東(dong) 時,遠遠可以望見一座廟宇,緊鄰國道521北側(ce) ,廟前路邊立著醒目的碑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濟扁鵲廟”。
大廟坐北向南,甬道兩(liang) 側(ce) 分別擺有石羊、石馬、石人、石碑等物,東(dong) 西各有廊坊十間。甬道正北是獻殿和大殿,獻殿五間,進深二椽,單簷硬山頂;正殿為(wei) 單簷硬山頂,磚構台基,有前廊,麵闊五間,其中正殿三間,進深三椽。
大殿正中是扁鵲塑像,淨高兩(liang) 米有餘(yu) ,龍袍玉帶,方額廣頤,麵龐飽滿,瀝粉貼金,神情慈祥,兩(liang) 眼炯炯有神。主像左右各站一侍童,相向而立,分捧藥箱和醫書(shu) 。扁鵲塑像及兩(liang) 邊暖閣內(nei) 的十大名醫大小塑像,共20尊,均為(wei) 明代遺物。
據記載,扁鵲廟為(wei) 洗馬、雷莊、石衛等村合建,目的是方便祭祀,此為(wei) 東(dong) 廟。
東(dong) 廟向西500多米有一座扁鵲墓(扁鵲陵),墓高兩(liang) 米有餘(yu) ,周長50多米,《虞鄉(xiang) 縣誌》記載為(wei) “周扁鵲墓”。
緊鄰扁鵲墓就是西廟,西廟是扁鵲墓同時期產(chan) 物,是祭祀扁鵲的主要場所。兩(liang) 千多年來本地鄉(xiang) 民每年正月二十都會(hui) 舉(ju) 行盛大廟會(hui) ,祭奠扁鵲生辰。
因為(wei) 扁鵲主廟(西廟)在原虞鄉(xiang) 縣東(dong) 五賢鄉(xiang) 故市裏,所以本鄉(xiang) 所屬的清華、樓上、半道、王官各村村民進廟理所當然,其他鄉(xiang) 村民去廟祭祀多有不便,所以才有了東(dong) 廟。
西廟原建有山門、廊坊、獻殿、樂(le) 樓、正殿等,規模宏大,工藝高超。據清華村老年人回憶,正殿扁鵲像是一個(ge) 立像,雙目眺望南山,手拿連翹花枝,栩栩如生,子陽、子豹相伴左右。大殿內(nei) 牆上的壁畫描繪了扁鵲從(cong) 河北任丘一路行醫到秦國治病的故事,其中畫有扁鵲為(wei) 趙簡子、齊桓公、虢國太子、秦武王等治病場景,尤其是故市鎮東(dong) 門外大鍋熬藥治理瘟疫的場景十分珍貴。
可惜的是西廟被拆毀了。廟被拆,守廟人孫興(xing) 興(xing) 把扁鵲塑像的頭放在扁鵲墓前的槐樹樹洞裏,清華人忘不了扁鵲的恩情,每逢初一和十五都會(hui) 去槐樹前焚香祭拜。20世紀90年代初期,人們(men) 又在原西廟西麵建了扁鵲文化廣場,重新用漢白玉雕刻扁鵲塑像。這個(ge) 塑像的造型完全按照西廟原來的扁鵲塑像模樣雕刻,飽含了清華人民對扁鵲的崇敬和愛戴。
扁鵲墓和廟建於(yu) 何時
扁鵲墓和扁鵲廟建於(yu) 何時,西廟被毀,東(dong) 廟僥(jiao) 幸保存,我們(men) 隻能從(cong) 東(dong) 廟保存的碑記尋找曆史證據。
東(dong) 廟有一通石碑為(wei) 唐鹹通八年立,距今1156年,碑文記載:“案耆舊傅,則公之墓,虞人奉而祠之……春秋載祀,遠邇之求者無不應。”從(cong) 中可看出,唐朝時清華一帶人民祭祀扁鵲已有千年曆史,足以說明清華一帶祭祀扁鵲的曆史源遠流長,並且規模大,覆蓋麵積廣。
清《虞鄉(xiang) 縣誌》記載:“周扁鵲墓,在縣東(dong) 故市村東(dong) 。按,扁鵲死於(yu) 刺客……虢太子聞變,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於(yu) 今故市、洗馬諸村立祠祀之。”從(cong) 這些史料上可以看出,清華扁鵲墓、扁鵲廟曆史悠久。
扁鵲廟多有重修,根據廟內(nei) 現存曆代碑記可知:明萬(wan) 曆二十八年(1600)、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雍正八年(1730)、清光緒十三年(1887)等均有修葺,說明扁鵲故事盛行於(yu) 永濟一帶經久不衰。同時也可以看出,扁鵲廟的叫法源於(yu) 清朝以後,清朝之前均為(wei) 扁鵲祠。
扁鵲的行醫路線與(yu) 永濟的關(guan) 係
扁鵲(前407~前310)師從(cong) 長桑君,在蓬山一帶采藥研習(xi) 醫術長達二十餘(yu) 年。
根司馬遷《史記》和相關(guan) 文獻記載,公元前361年,扁鵲開始行醫,首先到達趙國都城邯鄲,為(wei) 趙國重臣趙簡子治病,再南下安陽湯陰,渡河到如今濟南長清區,在公元前357年到齊國都城臨(lin) 淄為(wei) 齊桓公治病。之後,他繼續南下到達魏國國都大梁(今開封西北)見魏惠王。公元前350年,扁鵲至秦國,公元前355年~前317年在國都洛陽至鹹陽一帶行醫。
從(cong) 上述記載來看,扁鵲行醫的省份有河北、山東(dong) 、河南、山西、陝西五省,這些地方是戰國七雄的地盤。當時秦國相對強盛,所以根據曆史規律扁鵲必定要去相對發達的地方,那麽(me) 從(cong) 任丘到秦國路線就是扁鵲經常行醫的路線。大致有兩(liang) 條路可走:一條是從(cong) 任丘-邯鄲-湯陰-臨(lin) 淄-大梁-洛陽-虢國(三門峽平陸一帶)-解州-永濟清華-秦國鹹陽;一條是從(cong) 任丘-邯鄲-潞州-曲沃-安邑-解州-永濟清華-鹹陽。戰國時代,永濟地理位置優(you) 越,南有中條,北有沼澤,扁鵲隻能經過永濟清華去往秦國。不管是從(cong) 哪裏走都繞不過永濟的清華,所以扁鵲在清華生活行醫的時間相對較長。
除了地理位置優(you) 越以外還有更重要的幾個(ge) 原因:一是扁鵲行醫采藥,有許多中藥材的中條山是他的首選;二是扁鵲對這一帶五老峰、華胥峰、王官峪山清水秀的地理特色及濃厚的曆史文化情有獨鍾;三是扁鵲在清華普救人們(men) 於(yu) 瘟疫,和當地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清華人為(wei) 扁鵲建了醫館,這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扁鵲長期采藥於(yu) 中條山青龍峪、王官峪、五老峰,長期居住永濟清華當在情理之中。
扁鵲醫術及貢獻對後世影響
清華扁鵲廟唐鹹通八年碑記:“古史扁鵲秦姓,字越人,神醫也。洞三陽五會(hui) 之妙,窮曆針調脈之微。發虢太子腦,出更而七日如初……在周而老,在秦而少,隨俗變狀,凡病則愈……”從(cong) 上述碑記中可以看出古人對扁鵲高超醫術的評價(jia) ,另外司馬遷《史記》《戰國策》中對扁鵲醫術的記載很多。
《史記》成書(shu) 於(yu) 公元前91年,扁鵲在公元前310年被刺殺,間隔時間不是很長,所記載的相對來說真實可靠。根據曆史資料記載,扁鵲創立了“望、聞、問、切”和治未病及早預防的辯證學說,根據四季應候與(yu) 人體(ti) 的關(guan) 係著有《扁鵲內(nei) 經》《外經》《難經》,總結出“法於(yu) 陰陽,和於(yu) 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十六字方針。有些著作雖遺失,但從(cong) 漢朝以後的《黃帝內(nei) 經》,王叔和的《傷(shang) 寒論》和《脈經》,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都能看到扁鵲的中醫理論。扁鵲的治病理念和各種論斷,對後世醫學的影響巨大。扁鵲的醫術在民間廣為(wei) 流傳(chuan) ,傳(chuan) 承了兩(liang) 千多年,時至今日我們(men) 還在延續著扁鵲“治未病早預防”的超前理念。
扁鵲治未病理念的體(ti) 現
扁鵲治未病理念在永濟一帶也有具體(ti) 的表現。
扁扁饃 扁扁饃當地土話叫piapia饃,就是在麵餅裏加入花椒葉、小茴香後做成長形或圓形,在燒柴灶裏烤熟吃。遇到消化不良、食滯的小孩可以放點雞內(nei) 金粉一起吃,能起到導滯消食的作用,常吃可以健脾。這種扁扁饃流行於(yu) 永濟一帶,現在永濟人仍在食用。
驅寒湯 小時偶遇風寒,大人就立即用生薑、大蔥須燒開放入紅糖,讓趁熱喝上一碗,喝完便感覺渾身發熱,寒氣全無。據說這湯也是扁鵲傳(chuan) 下來的,效果挺好,尤其是感冒初期服用效果佳。
草藥泡水 永濟一帶人們(men) 常在熱水杯子裏放一些連翹葉、茵陳、蒲公英等中草藥泡水喝。這些草藥在中條山一帶隨處可見,用上述草藥泡水喝可以消炎、除濕,增強人體(ti) 抗病能力。有時這些藥草也被做成拌麵菜吃,食之同樣有增強體(ti) 質作用,也與(yu) 扁鵲在永濟長期行醫,治未病觀念有關(guan) 。
扁鵲藥酒 被後人稱為(wei) “河東(dong) 三賢”之一的段幹木是魏文侯之師。一次,扁鵲拜見魏文侯,魏文侯讓扁鵲為(wei) 段幹木看腿疾,也就是風濕關(guan) 節炎。扁鵲用藥酒治好了段幹木的腿疾,段幹木十分高興(xing) ,就讓其子學醫於(yu) 扁鵲。段幹木後人繼承扁鵲醫術多有成就,在曆史長河中,段家後人多為(wei) 皇宮太醫。稷山馬村宋金段氏磚雕古墓中的記載,可以證明段氏名醫的輝煌。
扁鵲藥酒在永濟一帶代代相傳(chuan) ,主治風濕腰腿疼,經常是在高度酒中放入一些祛風除濕的中藥材浸泡,如透骨草、伸筋草、烏(wu) 藥等,根據病情藥材有所增減,一般泡上半月就可以使用。使用時外塗疼痛處,十分有效。
綜上所述,從(cong) 永濟扁鵲一墓兩(liang) 廟及永濟一帶每年正月二十扁鵲廟會(hui) 聲勢浩大,延續兩(liang) 千多年的文化現象來看,扁鵲文化在永濟有著悠久的曆史,足以證明扁鵲在曆史上解救當地百姓的事實。
扁鵲把治未病普及保健知識深入到各家各戶,“醫者仁心,普濟眾(zhong) 生”的精神在百姓心中紮下了根。老百姓敬重扁鵲,信奉扁鵲,亦在情理之中。(來源:運城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