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紅娘”
說“紅娘”
王西蘭(lan)
《西廂記》是我國乃至世界優(you) 秀文化遺產(chan) 的瑰寶,代表了我國古典戲曲的最高成就。《西廂記》最感染觀眾(zhong) 的是什麽(me) 呢?是“願普天下有情人都終成眷屬”的主題,是題旨深遠、意境優(you) 美的藝術語言,更是它的人物塑造,特別是紅娘這個(ge) 藝術典型,讓觀眾(zhong) 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我們(men) 知道,優(you) 秀文藝作品獲得成功的標誌就是塑造了典型人物。恩格斯說:“文學作品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化的人物不是一般的作品能夠達到的,也不是一般的作家能夠達到的。藝術典型是那些極少數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是那些最成熟的甚至是偉(wei) 大的作家在他最成功的作品中,用典型化的方法創造出來的。
典型人物具有獨特的個(ge) 性,又具有一定階級或階層的某些共性;是前所未有的,是具有一定時代意義(yi) 的,是完全不同於(yu) 別的人物形象的,是可以視為(wei) 某種社會(hui) 人物的“共名”的——就是某一類人物都可以用這個(ge) 共同的名字。比如,我們(men) 把那些勇猛、粗莽的人,叫作“張飛”,原因是《三國演義(yi) 》裏典型人物張飛,成為(wei) 這一類社會(hui) 人物的“共名”。把冰雪聰明、孤高自許又悲哀愁苦、弱不禁風的女子叫作“林黛玉”,原因是《紅樓夢》裏典型人物林黛玉。
《西廂記》塑造了一個(ge) 聰明伶俐、能言善辯、有正義(yi) 感、熱心腸、有俠(xia) 義(yi) 品格、有成人之美精神的紅娘形象。紅娘是整個(ge) 文學人物畫廊中前所未有的,是和別的文學人物完全不同的典型形象,有著不同於(yu) 別人的典型性格,所以她是成功的藝術典型。她是偉(wei) 大作家王實甫偉(wei) 大作品《西廂記》的重要成就。有了她,我們(men) 的生活中就有了這樣一位“共名”式的人物——那些為(wei) 青年男女愛情牽線搭橋、熱心成全的人,叫作紅娘;把那些成人之美、成全好事的人,叫作紅娘。
於(yu) 是,紅娘成了《西廂記》的代名詞,紅娘成了我們(men) 最熟悉的文學人物,藝術典型。
作為(wei) 一個(ge) 典型人物,紅娘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京劇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和荀派傳(chuan) 人宋長榮、劉長瑜演出的《西廂記》,戲名幹脆就改成《紅娘》。
那一年,山西作家西戎老師來普救寺,老兩(liang) 口夜宿西廂小院。西戎老師說:“我們(men) 老夫老妻了,不要紅娘來勞心費力了。”
那一年,作家馬烽老師來普救寺,永濟作協請他題詞。他不假思索,提筆就寫(xie) 了兩(liang) 行字:“紅娘本是小人物,實甫筆下成典型。”這個(ge) 條幅應該還在普救寺的藏經閣保存著。
荀慧生也罷,馬烽、西戎也罷,他們(men) 眼中的“紅娘”是作家、藝術家眼中的紅娘,也是普通觀眾(zhong) 、讀者眼中的紅娘。
紅娘不是現實中存在的人物,而是《西廂記》裏成功塑造的文學典型。《西廂記》故事發生在普救寺,發生在永濟。也就是說,紅娘這個(ge) 人物誕生在永濟。她的身上有著當地人鮮明的個(ge) 性和特點,當地人有什麽(me) 特點和個(ge) 性呢?就是富有正義(yi) 感、熱心腸、有成人之美、成全好事的精神。不僅(jin) 如此,紅娘說話也是永濟口音,甚至是當地方言。圍困普救寺的賊兵被擊潰後,在答謝張生的酒席上,老夫人突然悔婚賴婚,讓張生鶯鶯以兄妹相稱。張生鶯鶯痛不欲生,紅娘在一旁則是義(yi) 憤填膺。她唱道:
恰才個(ge) 笑嗬嗬(才個(ge) ,永濟話:昨天叫夜個(ge) ,明天叫明個(ge) ,剛才叫才個(ge) ),都做了江州司馬淚痕多,若不是一封書(shu) 將半萬(wan) 賊兵破(半萬(wan) ,永濟話:五千),俺一家人怎得存活?
他不想結姻緣想甚麽(me) ?到如今難著莫(著莫,永濟話:不滿,詰問)。
老夫人謊到天來大;當日成也是恁個(ge) 母親(qin) (恁個(ge) ,永濟話:你個(ge) ,有不尊敬的意思),今日敗也是恁個(ge) 蕭何。
(出自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殿前歡】)
還有更重要的:唱詞要押韻,這一段唱詞的韻轍是“梭波韻”,“老夫人謊到天來大”,這個(ge) “大”字明顯不押韻。但永濟人把“大”並不念“大da”,而是念“妥tuo”——“老夫人謊到天來妥”,這就押韻了。
大念成“tuo”,這一段唱詞,就合轍押韻,一韻到底。
把大念成“tuo”,不是永濟還會(hui) 是哪裏人呢?
結論是:紅娘是永濟人。(來源:運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