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關家莊:文脈綿長的千年古村
在永濟,提起關(guan) 家莊,可謂無人不曉。關(guan) 家莊是一個(ge) 有著古老文化曆史的名村,兩(liang) 千年左右的厚重曆史,悠遠古老的傳(chuan) 說,豐(feng) 贍的文化,都顯示著它的與(yu) 眾(zhong) 不同。
曆史沿革
關(guan) 家莊地處中條山下、涑水河畔,位於(yu) 永濟東(dong) 北方向,在卿頭鎮治所西南5公裏處,北接五塚(zhong) 村,南望橋上村,東(dong) 鄰許家營,西與(yu) 廉家莊、西北與(yu) 千戶營接壤。
據村誌記載,關(guan) 家莊原名群牧裏。三國時期名將關(guan) 羽在家鄉(xiang) 為(wei) 百姓除惡霸受到追殺,關(guan) 羽三世孫關(guan) 正漂泊在外,到此後安定了下來。後來,村名遂改為(wei) 關(guan) 家莊,當時關(guan) 家莊的莊主就是關(guan) 定之,這一史料由鹽湖區龍居鎮的關(guan) 民權根據關(guan) 羽三十九世家譜傳(chuan) 載提供。
整個(ge) 村子呈南北走向,中心高,東(dong) 西兩(liang) 邊低。每年夏秋季,若遇北山有洪水下來,流至村北口繞三元聖殿之後,便轉向村西流入伍姓湖。傳(chuan) 說,三元聖殿(俗稱三官廟)下座有顆避水珠,整個(ge) 村子呈盤龍臥虎之形狀,可謂人傑地靈。村中正北端有三元聖殿,已於(yu) 1998年修複。
村中正南端有龍王廟、馬王廟,東(dong) 南角有關(guan) 帝廟(結義(yi) 廟);正東(dong) 有財神廟,東(dong) 北角有泰山廟,於(yu) 2000年修複;正西有唐太宗廟,俗稱蟲神廟;稍南有黑虎玄壇廟;西北角建有娘娘廟,即後土祠;西南角有路神廟,又稱神龍廟。那時,全村大小廟宇共計59座,其中大廟8座,中廟5座,小廟46座。凡大廟都建有戲台,以供人們(men) 慶賀節日等所用。
村中原有木牌樓兩(liang) 座。一是胡家祠堂木牌樓,是康熙帝為(wei) 關(guan) 家莊人、清代太監胡重權所建,牌樓上題有“虞賓洐慶”4個(ge) 大字。二是王家巷木牌樓,是貴州省普定縣為(wei) 關(guan) 家莊名宦張汝明所建,木牌樓上題有“榮膺仰賢”4個(ge) 大字。此牌樓筆者小時候見過,字跡清晰可見。其青石底座,鬥拱磊疊,九層高,木結構,花紋精雕細膩,畫圖活靈活現,一派古韻風貌。村中還有石牌樓一座,位於(yu) 楊家巷中,氣勢宏偉(wei) ,堅實穩固;木塔一座,位於(yu) 村東(dong) ,是雍正帝為(wei) 太監張琪潘所建陵墓。村西邊有文昌閣,東(dong) 南有奎星閣。
在古石碑文中,主要有張汝明神道碑。碑文“誥封文林郎陝西白河縣知縣前貴州普定縣知縣張公諱汝明神道”,落款為(wei) “康熙貳拾肆年六月廿日立”,至今已有300多年之久。由此可見,張知縣立下不朽功績,當時深受當地百姓愛戴、皇帝恩寵。2017年,張氏後裔將其重修。
以上這些文物古跡,有的毀於(yu) 戰爭(zheng) 年代,有的毀於(yu) 20世紀六七十年代。
據1987年版《永濟縣教育誌》載,1912年至1918年關(guan) 家莊有好多家私塾,居當時虞鄉(xiang) 縣首位,各私塾學生人數10人到20人不等。其中,有楊作棟的楊氏祠堂、胡海澄的胡家祠堂、王乃理的王家書(shu) 院等。當時,教員最為(wei) 突出的有光緒年貢生楊天培,設教館教授40餘(yu) 年,一生誨人不倦,勤學不輟,待人和氣;發奮讀書(shu) 在本村辦起女學的女教師趙景湛;清武秀才、民國虞鄉(xiang) 縣北鄉(xiang) 紳士代表楊述愷(子樂(le) ),1918年在本村創辦高等小學(當時改為(wei) 虞鄉(xiang) 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校),他一生樂(le) 善好施,為(wei) 人端正,深受群眾(zhong) 讚揚。
1945年至1947年,關(guan) 家莊成立關(guan) 家莊高小,由本村胡子玉任第六任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村子有小學和村西北角的永濟三完小,20世紀60年代初,小學與(yu) 高小合並一處,成為(wei) 規模更大的七年製學校,後又改為(wei) 九年製學校,一直延續至今。時過境遷,過去的一排排教室已變為(wei) 如今的教學大樓,校門上“關(guan) 家莊學校”5個(ge) 大字依然猶存。
關(guan) 家莊的名人除了上述人物外,還有很多。據《永濟縣教育誌》,辛亥革命以後,本村大專(zhuan) 以上學生數量居永濟榜首,進入山西大學的有胡聯甲、衛寶哲、胡步璦;進入山西商專(zhuan) 的有張成溪、胡三秀、張述家。抗戰前,進入太穀銘賢書(shu) 院(山西農(nong) 學院前身)的有胡步銓、胡毓歧、楊跟哲。1949年至1966年的大學生有趙署輝、趙金林、胡卜生、張寶珍、陳榮光、趙福祥、胡伊郎、胡玉枝、李仁序等;考入炮兵軍(jun) 官學校的有李好靜、文耀武、呂永成、李俊傑等;被推薦上大學的有陳寶屯、胡金菊、胡勃、胡玉林等。
高考恢複後,村裏的大學生數量更是首屈一指,轟動整個(ge) 卿頭鎮。他們(men) 是胡汝明、張學忍、張忠民、肖暹東(dong) 、呂少斌、陳立社、胡玉明、胡倩、薛政、楊慶軍(jun) 、李高峰、李增業(ye) 、胡小創、胡小紅等。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據不完全統計,關(guan) 家莊每年高考本科生有20名上下。
古村新事
如今的關(guan) 家莊環境優(you) 美,景色宜人,交通便利,田肥土沃,人壽年豐(feng) 。2009年,該村被評為(wei) “省級新農(nong) 村建設重點推進村”。
走進關(guan) 家莊,整個(ge) 村莊清雅整潔,主街道兩(liang) 旁的農(nong) 資店、理發店、農(nong) 家餐館、超市、菜店等各種門店,鱗次櫛比,琳琅滿目。尤其是農(nong) 曆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的集會(hui) ,總會(hui) 吸引周邊眾(zhong) 多村子的村民前來趕集。特別是農(nong) 閑季節,人山人海,異常熱鬧,此時此景,為(wei) 古老的村莊勾勒出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村裏的老黨(dang) 員胡高升,十幾年如一日筆耕不輟,堅持收集整理本村的曆史人文、傳(chuan) 說典故,編寫(xie) 了《關(guan) 家莊村誌》,傳(chuan) 承和帶動村文化事業(ye) 蓬勃發展。
近幾年,在鎮黨(dang) 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村“兩(liang) 委”的共同努力下,關(guan) 家莊農(nong) 田基礎設施基本到位,方田規劃平整,田間道路硬化綠化,井黃灌溉雙配套。該村大力實施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冬棗、葡萄、早油桃作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成為(wei) 該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亮點。每到收獲季節,外地客商絡繹不絕,整個(ge) 村莊車水馬龍,呈現一派繁忙喜悅的場景。
美好暢想
結合關(guan) 家莊的自然環境和當前實際,村“兩(liang) 委”規劃了五年到十年的發展藍圖。首先鼓勵本村和地方有經濟實力的企業(ye) 或個(ge) 人投資,創辦“農(nong) 家樂(le) ”一條龍服務實體(ti) ,承攬婚慶、餐飲和住宿等業(ye) 務,滿足當地經濟發展需求。其次,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開發和利用,村裏學校的大樓通過招標,改造為(wei) “養(yang) 老中心”或“日間照料中心”,有效解放生產(chan) 力,減輕青年人的負擔,增加集體(ti) 收入。
村裏還將創建“關(guan) 家莊村史館”。依據村誌記述,通過文字、實物、圖片等,分階段介紹本村的曆史文化、風土人情、人物典故、優(you) 美傳(chuan) 說等,並在重要節假日對外開放,一方麵對本村在外學子進行教育,培養(yang) 他們(men) 不忘家鄉(xiang) 、熱愛家鄉(xiang) 、回報家鄉(xiang) 的情懷,進一步激發他們(men) 的愛國之情;另一方麵,對農(nong) 村新一代青年人進行教育,積澱深厚的文化氛圍。
同時,村裏還將繼續恢複和健全文化宣傳(chuan) 隊、發展文化事業(ye) 。在傳(chuan) 統文藝隊、鑼鼓隊的基礎上,培養(yang) 下一代新人,豐(feng) 富農(nong) 村文化生活,講好古村新故事,涵養(yang) 古村文化底蘊,弘揚中華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樹立村民文化自信,營造和諧穩定的農(nong) 村發展新局麵,讓關(guan) 家莊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上不斷向前。(來源:運城晚報 作者:文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