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雯“山翠飛來”又一版本再現永濟

發布時間:2024-10-28 09:00 信息來源: 永濟新聞 【字體: 打印本頁

  近日,記者在永濟采訪時了解到,當地有收藏家發現了另一個(ge) 版本的吳雯書(shu) 法“山翠飛來”。而且這個(ge) 木刻版本的落款比永濟市博物館收藏的石刻版本早16年。

  這塊木刻“山翠飛來”牌匾由永濟市金石文化學者景晰收藏。木刻牌匾上款書(shu) “康熙庚辰菊月”,下款為(wei) “同學吳雯題”。而收藏於(yu) 永濟市博物館的石刻“山翠飛來”上款為(wei) “康熙丙申仲冬”,下款為(wei) “蒲阪吳雯書(shu) ”,有吳征君印。

  木匾上的字端麗(li) 莊重,寫(xie) 得中規中矩,石匾上的書(shu) 法飄逸靈動。所以,兩(liang) 塊匾乍一看,讓人有些懷疑是不是同出自吳雯之手。記者請教書(shu) 法家仇官有老師,他賞鑒後認為(wei) ,曆史上,一個(ge) 書(shu) 法家擅長幾種書(shu) 體(ti) 並不鮮見。從(cong) 兩(liang) 塊牌匾上的兩(liang) 種字體(ti) 看,風格、布局感覺上是一致的。兩(liang) 種書(shu) 體(ti) 都很好,溫文爾雅,有書(shu) 卷氣。相比較而言,吳雯的草書(shu) ,也就是石刻的版本更讓人喜歡,氣息飽滿、自然雅致,寫(xie) 得很放鬆,卻很有力量。而他的木版楷書(shu) 就有點館閣體(ti) 的感覺了。

  據景晰介紹,木匾出自永濟市西文學村一戶人家,據說係家中祖傳(chuan) 。從(cong) 題款“康熙庚辰菊月”看,應該寫(xie) 於(yu)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九月,而石匾刻於(yu) 康熙丙申年,即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整整比木匾晚了16年。

  據考,清代嚴(yan) 禁文人結社,禁用社兄、盟弟等稱呼,於(yu) 是當時的文人之間改稱同學。可能當年吳雯以同學的身份為(wei) 朋友題寫(xie) 書(shu) 法作品鄭重其事,而以工整的館閣體(ti) 相贈,體(ti) 現了他為(wei) 人的誠篤。清初,在蒲州一帶有“家有吳字不算貧”的說法。吳雯的書(shu) 法作品,內(nei) 容相同,版本不同,刻體(ti) 不同,見證了人們(men) 對他書(shu) 法作品的喜愛。

  吳雯,字蓮洋,祖籍奉天遼陽,流寓蒲州。他的詩作頗有造詣,名句“泉繞漢祠外,雪明秦樹根”“門前九曲昆侖(lun) 水,千點桃花尺半魚”等曾在清初的京城文學圈引起不小的轟動,被當朝刑部尚書(shu) 、著名詩人王士禎讚為(wei) “仙才”。吳雯因為(wei) 學識過人,曾與(yu) 傅山一起被朝廷征召參加博學鴻詞考試,世稱“北傅南吳”,有吳征君之名。(來源:運城新聞網)